close

  近年來,一些“落馬官員”或多或少都在當地有著這樣那樣的綽號。透過這些帶著戲謔色彩的綽號,往往能“窺斑見豹”,尋到貪腐官員“東窗事發”前的行事風格和性格特點,也能讀出當地群眾對其“是非功過”的評說。這種“坊間口碑”往往寥寥幾字,便將一個腐敗官員“醜態陋行”刻畫無遺。“官員的綽號往往是腐敗的信號。”福建社會法學學會會長湯黎虹說,腐敗官員的綽號並非案發後才有,而是案發前就在民間流傳,路人皆知。(9月7日新華網)
  在古代,不少官員都有綽號,綽號也有褒有貶。漢代劉寵,因為政績顯著被提升,臨行前,萬民歡送,郡內六位白髮老翁每人出一百文錢相送,不收就不能離開。劉寵無奈,每人只收一文錢,留下“一錢太守”美名。相反,南朝梁魚泓做南譙、竟陵、新興等地太守,經常對人說:“我當一郡太守,要搞他個四盡:水中魚蟹盡,山中麋鹿盡,田中米谷盡,村裡百姓盡。”梁魚泓由此獲得“四盡太守”的綽號。“一錢太守”和“四盡太守”,已經表明百姓對官員的態度。
  當今的官員,有綽號的更是不少,比如孔繁森的綽號是“活菩薩”、牛玉儒的綽號是“孺子牛”,大家一看知道是褒揚的。然而,不少官員的綽號是貶斥的,甚至嘲笑的、憤怒的。比如,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的綽號“季挖挖”、“推土機市長”和“砍樹市長”等,四川原省委副書記李春城的綽號是“李拆城”,安徽省原副省長王懷忠的綽號“王壞種”和“王三億”,天津市原政協副主席、公安局局長武長的綽號是“武爺”……如此種種,不一而足。
  百姓給官員起綽號,顯現百姓的愛憎好惡。無論是古代官員的綽號,還是當代官員的綽號,都反映出官員在百姓心中的位置。百姓心中有桿秤,綽號雖簡單,但反映的民情民意卻不可忽視。尤其是在“拍蠅打虎”成常態的當下,作為領導幹部自身,應該對百姓給的綽號有所警醒;作為紀委監察和有關部門,更應把官員綽號當做反腐的信號。
  看看落馬的很多貪官,哪個的綽號不是在落馬之前就大名鼎鼎、聲名赫赫?湖北省天門市原市委書記張二江,創造了包養107個情婦的官場記錄,並因“吹、賣(官)、嫖、賭、貪”樣樣俱全,獲綽號“五毒書記”;江蘇省靖江市原市長王新民,人稱“二子市長”,因為他“白天念稿子,晚上玩婊子”;四川雅安原市委書記徐孟加,因其“錢多、房多、女人多”被坊間戲稱為“徐三多”……
  官員是公眾人物,他們的言行舉止百姓看在眼裡,綽號是官員在百姓心目中形象的集中反映,是群眾對官員形象的另外一種概括。“知政失者在草野”,已經落馬的貪官很多都是“兩面幹部”,而官員的綽號恰恰是反映官員的另一面。在反腐越來越深入的當下,從百姓給官員起的綽號中尋找腐敗線索,不失為一種反腐捷徑;同時,有的放矢地清理這些綽號背後暴露出的當地社會經濟發展、幹部隊伍等一系列問題,也有利於“亡羊”之後及時找到漏洞“補牢”。
  文/毛開雲  (原標題:官員的綽號是反腐的信號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izlur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